离乡背井,陌生的文化语言,完成学业,找工作和实习。 任何一件事单独拿出来都是有难度的,所以如果你做了这个决定,请务必做好心理准备。答主一直认为做任何事情,如果犹豫不决和举棋不定,付出的精力往往都会低效。
目前的状况:
2018 年入学,2019秋天顺利完成了G5的一年制硕士。
19年第二个学期开始找到了一个part-time的带薪实习,每周3天一直做到毕业,前后大概是5个月。
9月毕业之后无缝衔接进入了政府相关组织,参加的管培生项目,两年合同给了三年T2签证。三个轮岗加上两个大学的part-time 课程(公司支付)。果然人生只能越来越难啊。。。
求学之前的状况:
答主背景比较复杂,之前在国内工作过,英语是工作语言(雅思7.5口语的样子),但是和英国本科的朋友是比不过的。所以后面找工作的话,语言还是个很大的问题。
原本的工作不是技术岗不是码农,干的比较杂,所以找工作也是困难户,只能靠运气和实力硬杠了。
工作公司是大外企,之前的工作平台给后来找工作,包括个人的眼界提高都有蛮多帮助,这个不能否认。
学业背景来说,一路学校和成绩都还可以,cv没有特别的瘸腿项目。但是学习的是管理类课程,可以直白地认为没有什么干货。。
技能方面有基本的IT知识和边边角角的证书。
还有就是答主性格比较内向,不是争抢爱出头的人类。这个后面找工作也是比较吃亏。
对于找工作的期待:
答主决定出国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想出国工作和生活。直接拿到签证太难,所以索性就读书过渡一下。因此在英国留下工作是一开始就决定的,没有什么余地动摇。Plan B - 如果找不到工作,回国继续工作也不会太惨。
留在英国只是因为个人偏好,没有奢望能在外国找到什么闪瞎双眼的工作,也很清楚文化障碍可能成为职业天花板,经济上过得去就行。所以答主接受从零开始的工作。
求学之前的准备:
除了申请学校的准备,答主大概在入学前的夏天,6月左右开始了解求职的情况(后来事实证明还是晚了)。 从开始准备到有了计划真正开始着手去做,中介的科普和网络上面的各种经验贴给了很多的帮助。所以倒是建议大家开始准备的时候不妨多听多看多想,理清思路以后能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求职道路。
按照时间顺序叙述的话:
- 6-7月主要是收集信息,了解清楚什么可能什么不可能。这个时候就是动用所有资源包打听。除了了解申请流程还要知道签证的政策,时间点,还有了解心仪的公司,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一个计划。在这个阶段答主基本上确定了自己的申请目标和计划。
- 第一个学期 9-11 月集中申请秋季管培生(毕业之后秋季入职),因为这个申请有章法可循,而且一般都是国际大公司提供管培生,未来的资源和发展好于小公司,管培生项目基本可以确定解决签证。难点在于管培生竞争非常激烈,几乎都是百里挑一(EY说3个月就收到了25k+简历,答主的现在公司是19k+简历收了250人),不仅申请时间窗口紧,还需要提前一年申请。所以大部分的同学可能根本没有意识到这点就错过了申请,但凡是申请的候选人往往都是提前很久就开始准备的。可以说是基数小但是整体质量都很高。
- 同步开始申请实习。因为学生签证限制,所以找到兼职的实习几乎是不太可能。答主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个向方面投递。目的是1.提高英语,毕竟来了英国半年想说的跟待了好几年的朋友一样好,不太可能。2.有当地工作经验,真正求职面试别人会高看你一眼,你也有故事可讲。3. 更好融入工作文化 4 .反正申请有不少你两斤肉,有简历就投呗。
- 如果第一个学期秋季申请管培生不理想,就当作积累经验。第二年3月开始进入第二批春季管培生申请(来年放出来的机会比较少)
-如果连续申请都不乐观,就毕业的9月再试试最后一批管培生申请(毕业之后第二年的春天入职)。经验多了申请成功率只能越来越大。这批申请难点在于,签证剩下的时间不多了,很多公司可能不愿意要了。
- 第二个学期 5-9月开始申请社会招聘的项目。 因为答主之前有工作过,所以这也是一条路。难点在于,大部分社会招聘的岗位是给本国人的,拿着T4签证的候选人(学生签证)很多雇主简历直接刷掉了。建议先看一下申请的公司是不是有签证担保资格(政府网站pdf自行下载),其次看好 --放出来的工作后面写没写“不提供签证”。绝大部分你看得上的工作可能都不给签证的。还有很多鸡贼的公司,明明有签证担保资格,甚至是写了接受需要签证的申请人,但是在你网上投了简历之后秒据你,这有很多原因,都是答主后面自行摸索的:1.公司能给签证但是不给你,人家留着给技术人才的,但是毕竟公然歧视不好看所以没有明确说而已。2. 公司的签证资格有,但是名额用光了或者被预留给别人了。3.公司的签证被home office(发签证的单位)管的严格,最近手紧不想给。4. 公司不想花钱,嫌麻烦。。5 其他未知原因
总之,想直接进入社会招聘是很难的,即使答主的同学有5-10年多的工作经历个人能力极其突出的,也没有成功。真心看运气。
当然,有内部人老铁给你推荐,是机会最大的进入方式。
需要补充的是,社会招聘比起管培生项目招聘,多了一道劳工市场审核,也就是雇主需要跟政府解释为什么找国际员工而不是本国人/欧盟人。这一点很麻烦。同时社会招聘的岗位签证要求公司支付更多的工资,有时候可能是管培生的1.5倍。两个原因加起来,让直接找到社招工作变得很难,这也是答主决定从管培生(T4 学生签转T2工作签)下手的原因。
求学期间的软实力提高
有了计划之后需要提高软实力,答主主要做了几件事:
- 每天读经融时报和关注it讯息,为了在面试的时候有话可说,并且提高英语
- 在学校期间,各种参加活动,同样道理,练习英语和了解当地的讯息
- 学校的职业中心,虽然提供的服务很烂,而且对外国人求职不了解,没有针对性的建议。但是答主凡是能约上的时间,一定都会去,一个是了解下面试考核什么,还有就是练习口语,练习答题技巧(STARS),总而言之收获还是有的
- 答主去英国前注册了个大公司的活动包括德意志银行,麦肯锡,bcg等等,都是请到公司的gala或者茶会,德意志银行是一天的模拟股票交易。总之那里你会见到各种“妖魔鬼怪和变态”,G5基本是标配,偶尔还有法高商斯坦福哈弗之类的朋友。是非常非常开眼的机会。坏处就是,大公司非常势利眼,如果看你学校不好根本不给你发邀请,如果能去也要做好被按在地上狠狠摩擦的准备,最大的直观感受就是被各路大神看低。。酸爽极了
求学之间的申请过程:
这个部分就很长了,真的是心酸血泪史。长话短说吧。
管培生求职是简单粗暴: 找公司,网申简历,网上答题,网上做视频测试/电话( VI),审核中心(AC),终面。答主从开始准备就一路各种犯错,整体不太顺利,经验就仅仅做参考吧。
- 找公司:基本上能想到的公司,从7月开始整理了申请列表,包括什么时候开放,岗位描述,申请地址,岗位描述等等,为了公司一开放就秒投。因为很多公司真的是开放几天就满人,尤其是投行啊咨询啊,真的是手慢则无。同时还关注中介和学校的定期整理的公司列表,毕竟那么多公司在招人你也不可能都听过。
- 网上答题:一般网题都是心理测试,数学,英语阅读三个部分,有时候公司出幺蛾子让你做个游戏,玩个app,其实都大同小异。申请的多了你还经常能碰见用一个题库的公司。。。。都是原题。
答题这件事,答主本来觉得没必要练习的。从7月开始拿KPMG和Morgan stanley练手之后就深深的被打脸。一定要练啊,要提前练啊。楼主没有什么数理化背景,英语看数学题费劲,全仗着高考数学底子硬扛。发现做出来的题都是垫底(自尊心全部摧毁)所以8月开始开始买了assessment day 的题库,每天刷题,各种题库刷光,加上后面申请了十几个公司全部都真题练手了。成绩慢慢从垫底变成了几乎100的准确。过程一言难尽,代价就是9月份开始那段时间申请的大公司,全部挂在网题,被练手了。后来和同校本科的学生聊才知道,人家从上大学开始就练着,练了两三年了。。。
- 视频面试: 笔试过了以后现在的公司一般都会给你发个链接,让你几天之内做个视频面试。和托福差不多,题目是提前录好的,给你1-3分钟读题,然后你对着电脑发表观点。有时候会有案例分析,难点的也会让你做数学题并且结合数学题的结果发表你的观点。变态的比如大摩和capital one会让你直接现场编程序。。
答主第一个拿到的视频面试是汇丰,当时以为过了笔试就简单了,后来发现笔试才是万里长征第一步,vI通过率更加小。对着电脑说话除了你思路清晰,口齿清楚之外你也不能紧张,不能表现的奇怪,要亲和力,煽动力,各种力max,然后最重要是你要知道他在考你什么。
简单粗暴的说,视频面试的评分要不然是电脑根据你的语音,机器/AI抓关键字然后给你打分数,要不就是有人拿着“关键词”列表在后面给你打分,答题的你需要知道他的“关键词”是什么,可能是一个观点,一个词,一种性格,如果你答得时候碰巧都没蒙上,那就是此番失败,账号被锁半年到一年,下次再来吧。。。(mmp)
关于关键词这个事情,只能是靠着经验,了解下公司的value,还有他会写在招聘的岗位或者你能从之前的笔试心理测试里看到端倪。
<update on 3. Jan 2020>
- 关于审核中心(AC): 公司把通过视频的候选人请到公司做一个半天或者说一整天的综合考试。一般来说住宿,路费和餐都是免费的。从公司的角度来说,愿意投资请候选人来做这个测试,实际上就是有意向聘用的,所以能到AC的话机会就蛮大。答主参加了4个AC,第一个挂了后面都过了。考核的形式,时间,评选标准每个公司都差别很大。
EY是一百人分成十几组,每个人一天之内完成5 – 6 个测试,包括数学,案例分析报告,小组讨论,小组报告,2人一组的partner 面试等等。全程有人给你的表现打分。EY是答主的第一个AC, 特别紧张也没什么经验,当天的学生以Tier1 学校财会金融专业居多,100个人里大概3个亚种面孔,大家都是摩拳擦掌,气氛非常压抑。尤其是小组讨论完全是狗咬狗模式,2-1面试答主和一个强势女分到一起,口语劣势加上紧张完全发挥失常导致后面心情被影响,一系列失误。但后来拿到feedback,其实在小组讨论和2-1 的环节并没有给到分数很低,反而是对技术的敏感度这一部分,分数太低被筛下来。所以还是要平常心对待,发挥最好的自己就好了,对有把握的不要掉以轻心。EY失败后遇到一个签证马上过期,但也最后拿到offer的朋友。她说非常后悔没有早早开始申请积累经验。AC她也是第一个挂了,但有了经验后面就会好很多。她当时给答主的忠告就是,不要放弃,调整心态。
调整好心态果然第二个AC就通过了。形式和EY差不多,是9点到下午2点,当天大概是六十人,分成小组完成了3个测试。 案例分析加上小组讨论大同小异,可能因为是政府的单位,所以来的学生生化和药学(对口专业)的比较多,学校差异蛮大,没有见到牛剑LSE,还有很多不知名大学, 可能跟大学开设的课程有关。当天只看到了一个亚洲人,是bbc。整个氛围其乐融融,staff也非常的友好,直接和EY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首先是1.5小时左右的 阅读一本册子,包括7 8 个案例,之后被带到房间5个人进行小组讨论,谈论之后每个人做2-5分钟左右presentation, 这个全程是有人1:1打分。第二个测试是角色扮演(role play),每个人被单独带到一个屋子,对方有一个打分的人,还有一个人扮演非常难搞的老板。听说好多人测试到一半就被吓哭,想想也是,都是二十出头小朋友哪里受过压力测试。 答主遇到的演员也非常的凶狠,直接会说到“我需要能做决定的人来与我对话,不需要你这样的菜鸟“之类的话,但总而言之,心里要清楚对方要什么,期待你有什么样的表现,放平常心就好 。测试大概持续40分钟,但是由于语言问题答主大概用了30分钟就搞定,出门之后看到另一个人,简单的聊了下发现对方经历的也差不多, 之后陆续有人出来都是苦着脸。第三个测试是写一份800-1000左右的报告,分析自己和其他人在当天的表现,不足,以及如何改进。一定要把握好时间,而且不要糊弄了事。要有结构的写并且直击关键词。后来证明好多人没有写完,或是因为掉以轻心而没有通过。
关于AC一般来说主办单位都会安排之前的套瓷时间(social time和networking). 当天建议早去,和大家多聊聊,这个不会被审核所以大可不必紧张。好处是可以摸请大家的脾气,记住名字!!!,然后融洽关系,之后遇到案例分析的话大家彼此了解,合作会比较顺畅。一定不要互相打压! 如果有机会加一下一起的人的whatsapp,建一个小组这样后面可以交流offer的情况,总好过一个人焦急等待。
PWC是答主的第三个AC,形式是10几个人一天,分成两个小组分别完成几个测试。大同小异。但是PWC的房间比较小,人都挤在一起,还有评分员就坐在旁边,整个下来非常压抑。答主当天比较放松,旁边的捷克姑娘紧张的不得了,所以答主刻意的和她讲话,结果后来得到的反馈是拉小团体gossip。所以这个也要特别的注意不要表现的和某一个人特别热络,要照顾大家的情绪。
JPM是第最后的AC,除了当天的人比较少之外其他的都差不多,反而感觉没有big 4那么的为难人。因为答主申请的是program岗,中途有问题到一些算法和技术的问题,答主确实不会,也如实的说了情况。把思路以及可能会用到的资源方法,有条理色叙述。后来得到的反馈也不错。
实习的申请
必须承认找到实习是答主运气好.。学生签证每周只能工作20小时,所以这样的机会并不多。
人在英国没有任何公司里的资源,国内的资源不好用,所以答主在linkedin上面找到了老东家的英国总部,因为之前的工作关系,所以对公司的职位等级非常了解, 顺藤摸瓜找到了英国的IT head和一些senior managers。在linkedin上分别发了邀请,写明自己的经验和工作意向,以及可以开始的时间。措辞诚恳但是要不卑不亢。几乎所有的陶瓷都石沉大海之后,没想到总部的CIO接受了邀请。按照答主的经验越是职位高的人反而对于学生或者新手越是热情,所以不要怕对方职位高就不敢去说话。反而如果你有勇气去推销自己,并且有理有据的话,对方是很愿意帮忙的(后来离职时候CIO的反馈是,当时收到答主的邀请和简单介绍,非常的impressed,认为是一个很有行动力和决心的学生)。还有一个建议是,介绍的时候不要直接说找工作,可以问对方作为高层,校友和长者没有什么建议,有没有机会可以为对方的团队出一分力啊巴拉巴拉,如果没有的话,有没有可能推荐给别的人。往往有一个开口后面就会水到渠成 。 当时CIO友好的聊天之后,对方承诺回去问一下下面的高级经理,然后很快答复说可以有一个机会。后来了解到其实这个公司一般是不会大规模招实习生,也从来没有parttime的案例,所以算是因人设岗。但是老大说了话,HR一般都会全力支持(擒贼先擒王吧)。后来进入实习岗位确实也是,有老板撑腰事情会顺畅一些。
拿到口头承诺已经是圣诞节左右,主马上申请了NI 也就是社保号码,从申请到约时间到最终拿到一共花了3个月,虽然入职的时候NI不是必须提交的,但是还是建议大家早早申请。包括后来拿到正式工作offer对方也是直接要求提供NI。后年补交NI可能导致税务上的延迟。
1月到3月答主不断的在跟HR催促发offer和合同,因为是nobody而且是个案,整个过程进行的非常慢。正式开始时间最后确立在4月,毕业之前是part-time,毕业之后4个月全职工作。正规公司的话,整个实习也是带薪带假的。因为答主的实习在伦敦旁边的城市,4 ,5月份已经基本结课,进入论文阶段,不需要每天在学校,再者,实习合同签到了年底,考虑到年底换短期房麻烦,加上村里房租便宜,所以索性搬出了伦敦。后来事实证明,其他在年底换房间的朋友都经历了一些挣扎。还是那句话,一定要早早做准备,对未来可能有的变动要早早规划。
关于实习,答主本以为20小时可以处理的很好,但事实还是很牵扯精力,如果不能保证自己学业的质量,还是要量力而行。工作和上学完全不同,每天都是强化的英语训练,每天都是AC,虽然同事都很nice,但是融入工作和文化是很煎熬的事。如果有机会的话,一定要趁着实习机会多陶瓷,多积累工作的经验,不要怕脏活累活,不懂就问。留个心眼,看看同事或者合作伙伴有没有正式工作可以推荐。
关于中介的问题
说到这个可能会被拍砖(瑟瑟发抖)。
在开始找工作的时候加了好几家中介,帮忙度过了懵懂无知的时期。答主diy过三次留学都没有用过中介,但是到了求职毕竟是放手一搏,对中介的双保险动过心。但是看到价格就数度放弃(基本上都是几万软妹币起步/几百美元每小时的价格)。根据观察,其实用到中介的朋友蛮多的,而那些通过中介的帮助找到工作的朋友,都是本身实力超群,背景好,而且有毅力和行动力的人!比你优秀的人还要比你努力,遇到他们有什么办法呢?当然是加倍努力啦!
对于中介答主的态度比较中立,如果家里有矿,靠谱的求职老师确实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甚至还可以帮着练口语找自信。但绝对不是必须的!靠自己的话那就多花时间去思考,去准备,多用一些身边的资源(老师,教授,任何有经验的人,甚至是同学们),这个过程也是提高啊!哪怕找不到工作,和有趣的朋友交流人生经验不好吗! 朋友们,请相信你们自己!
- 一年制硕士在英国找工作&实习21-08-03
- 2021英国毕业生就业市场报告:最受企业青睐的十所21-05-31
- 英国留学六大热门专业就业解析16-03-31
- 英国留学生求职技巧15-09-15